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我的第一套音響

聽音樂這件事情,可以很個人但又總會想跟人分享。


我的第一隻好一點的耳機是 Audio Technica SQ5,當初買他是因為以我當時的預算,這隻是耳罩唯一大到我可以戴的很舒服的。女聲和小提琴很不錯,低頻就忘記他的存在吧。

之後在 Amazon 便宜的進了 Sennheiser CX300,低頻有了,但是這隻很容易聽到電腦的底噪,不知道是阻抗匹配的問題還是敏感度太高。有段時間是接我的 Thinkpad T410 來聽音樂,T410 是我手上底噪表現最好的機器,比 HTC Inspire 還好。

之後女朋友送我了 Audio Technica ABC7B 抗噪耳機,因為我每次搭 AA 的飛機都會抱怨噪音很大,我後來發現 Airbus 的飛機比起 Boeing 的飛機安靜多了,但是 AA 全部都是 Boeing 飛機。雖然這隻耳機的主要特點是抗噪,不過我認為音樂表現是目前這三隻耳機裏面最好的。缺點大概就是人在腦中唱歌還是不太習慣。

為了找回音場,找了很多 Binaural recording 回來聽聽看,最有名的試聽檔應該是下面這段 Virtual Barber shop:


不過 Binaural 的錄音品還是非常少,加上耳機只能一個人享用,漸漸萌生想弄套喇叭系統的想法。


便宜是我的最大前提,在 diyaudio 上面爬文,發現大陸廠牌 Sure Electronics 賣的 Class-T Amp 評價很好,甚至在 diyaudio 還有專屬 wiki 教你改裝,更妙的是 Sure 原廠在歷次改板中也有把這些東西吸收進去!於是就很開心的上 Sure 網站訂了,不過之後才發現他們家在 ebay 上面也有鋪貨,甚至還免運費。一開始沒發現到這點,因此這個大約 $50 的東西我多花了約 $25 的運費。Amazon 也有賣他們家的東西,不過是舊版的,我建議上 ebay 買。



隨便拿個筆記型電腦的電源線接上去、用便宜的喇叭線和便宜的 3.5mm 轉 RCA 雙聲道,接上手機或是電腦就可以發出聲音了。


底噪,底噪噩夢又來了。我丟在客廳當播放器那台 Acer 裏面的 Realtek 音效實在是沒有很好,和 T410比起來底噪大、音質差。又因為這個放大器有 30dB 的增益,電腦的底噪因此被放大很多,根本沒有辦法好好靜下心來聽音樂!

於是,我又起了添購 USB DAC 的念頭。我以往認為 USB DAC 如果只用 USB 供電,一樣會有電源底噪的問題,二來是 USB 音效傳輸有 jitter 的潛在問題。因此,我原先計劃直接升級到使用外接電源的 asynchronous USB DAC。

不過,在閱讀了  NwAvGuy 的 blog ,尤其是 Behringer UCA202 review 之後,我決定先花點小錢試試看這台再說! 他的量測結果說明了,只要濾波器設計得當, USB DAC 的電源雜訊不是問題。第二,jitter 表現和晶片其實有很大的相關性,非同步的確有可能表現更好,但是做的好的同步 DAC 就可能就讓人聽不到 jitter 了。

這台 DAC 主要的缺點是,OPAmp 推力不足,無法驅動低阻抗的耳機。第二,在小音量的時候線性度不佳,最好把電腦音量調大之後使用內建的可變電阻來調整音量。不過這兩點在我的喇叭系統裏面都不是問題!

首先,我是把它接放大器而不是耳機,完全不擔心推力問題。第二,我的系統本來就有很大的底噪問題,因此我本來就希望把電腦音量開到最大來把訊號最大地從底噪裏面分離出來,這個內建的可變電阻一方面把電腦的最大音量調整到適當的大小再輸入放大器。二來是這個可變電阻也會降低電腦底噪的音量!


結果非常開心,音質獲得提升、底噪被大幅度的降低。


不過,偶爾會聽到奇怪的回音,把 USB DAC 重開就好了,我猜這是 jitter 偶爾冒出來的影響。第二,偶爾底噪還是會飆高起來,這應該和我的 Acer 筆電比較有關係。硬碟、風扇這些運轉的東西好像都有影響。長遠的計劃是改用 Voyage Linux 這種不支援顯示器、被動散熱、透過網路控制的音樂播放硬體來播音樂。但是要看電影又無法了,用 SSD 改裝 Acer 是另外一個可能性。


便宜的系統,預算就要花在刀口上。訊源、放大器都已經挑性價比最高的東西,喇叭就算挑高性價比的商品,還是得花多一點預算才比較安心。最後在 craigslist 上面找了一對二手的 The Speaker Company TSBL,這似乎是某大廠旗下的品牌,不過已經倒了。網路上大概只找的到這一篇 review,這對喇叭聽 Rock 非常對味,但是高音沒有 Fostex 那麼甜,所以自己用 foobar 的等化器把 3kHz  以上增加 3dB 的增益。低頻就比較糊了,用東西把低音反射孔塞住之後會更慘。而且朝後的低音反射孔也讓擺位沒啥彈性可言。


用空心磚當腳架,喇叭和空心磚之間墊了三顆 penny,人頭朝上當作最便宜的角錐。喇叭上面壓上重書增加點穩定性。

要升級的話,miniDSP 加上重低音會是首要目標,自己做顆朝下的重低音放牆角、用 miniDSP 主動分音、用放大器現在那兩個閒置的 channel 其中之一推重低音,應該不錯。選擇 DIY 而不是買現成的重低音是因為現成的無法替主聲道把低頻切掉,不把主聲道的低頻切掉那對 TSBL 依舊會哄哄作響,省錢當然也是一個考量。

至於更激進的用 miniDSP 來 DIY Pluto,就等畢業找到工作安定下來之後再說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